2023年9月13日,法学院在西校区图书馆724室召开新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田之华主持,副院长张凌竹、齐秀梅、李畅以及近三年新入职的十余位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田之华就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月”相关要求,围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主题,强调了培养优良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要求青年教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齐秀梅从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角度对新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她强调,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学校和学院关于师德师风的各项要求,坚守教书育人初心,言传身教,把专业传授和品格塑造有机融合。希望新教师遵守本科教学纪律与规范,熟悉课堂准入、授课过程、实习实践、监考阅卷等各教学环节,杜绝教学事故。积极参与学院本科学科建设,参与各基层教学组织的集体备课和教改研讨活动,为迎接明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做足准备。
李畅从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角度对新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新教师认真对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学校下发的各类相关文件,自查是否存在买卖论文、挂名论文等学术不端现象,尽快进入角色、找准研究方向、融入学术团队,形成有组织的科研形式。他介绍了各类课题项目、研究成果报奖等流程,鼓励新教师做好职业规划,提前做好下一年度的各级各类课题申请准备工作。
张凌竹以《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为纲领,强调学院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为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法治和社工人才,必须充分尊重导师,全力依靠导师,积极服务导师,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导师队伍。新导师作为学院的新生力量,肩负学院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应当积极参与学院研究生学科建设,既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严谨治学,支持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同时,还要针对当前导学关系、师德师风等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明确新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法学系教师隋一卓、刘雅楠、刘茵琪、刘钊、刘舸分别发言,他们结合专业授课内容、实践育人经验、课程思政开展等,畅谈对于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解和认识。新入职新教师纷纷表示,参加此次会议收获很大,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坚持立德树人、潜心育人,在民族复兴新的征程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不断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